“我兒子讓我好好看看這led燈,來來來,咱一起把這筆賬算算清楚。”在燈具市場為兒子婚房選購燈具的李大爺拉著記者,用紙筆認真地計算了起來,“白熾燈肯定是不會用了,不節能不環保,再便宜也不用。按說這led燈比節能燈厲害1倍,7w的led燈和15w的節能燈差不多亮,平均1天用4個小時的話,1年下來節省12度(千瓦時)電。1度電五毛,1年能省6塊錢。但是牌子稍微好點的大廠家生產的7wled燈,就沒有70塊錢以下的,比15w的節能燈貴了50塊錢。”
“這得用10年才能把燈錢省回來啊!”李大爺嘆了口氣,放下了手里的led燈。雖然led燈的節能環保超長壽命大家都心知肚明,但過高的價格還是讓大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
消費者“節能不省錢”
大多數國內企業都只能進口價格昂貴的國外芯片,所以市場上led燈
具的價格之高也就不難理解了。
因為節能優勢明顯,使用壽命超長,在商場、工廠、城市公共設施等商用和公共領域,led照明正迅速普及。但是對于老百姓來說,家庭照明的日均使用時間遠不及商用和公共領域,十幾年超長壽命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并不大。消費者“節能不省錢”,廠家、商家銷路不暢,這就是led家庭照明當前面臨的困境。
那led燈具的價格為什么居高不下呢?從led產業鏈來看,影響led終端產品價格最主要的因素是led芯片的價格,也就是產業鏈上游產品的市場價格。上海亞明公司行業推廣部經理項威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led芯片技術被少數國際巨頭所壟斷,縱然前幾年我國大量引入產業鏈中游的芯片封裝產業,但對降低led光源價格也很難起到直接作用,價格的走向依然掌握在少數著名芯片制造商的手里。
“上游企業占據產業鏈70%的利潤,中下游總共占余下的30%利潤。”勤上光電國際業務部高級經理邱環國表示,“led芯片是led照明的核心材料,目前中國大陸大部分led照明產品的芯片,主要從美國、日本、中國臺灣等地進口,而中國大陸企業主要集聚于中下游的封裝以及應用領域,中國大陸led的大部分利潤留在了產品上游生產所在地。”
據了解,國內大部分led企業處在中下游產業鏈,上游產業鏈中只有少數幾家,且生產異常艱難,技術含量不夠等導致led產業核心競爭力缺乏。以深圳市為例,該市目前共有led企業約1500家,占全國的35%,但大部分企業處于封裝和應用領域,對產品生產至關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熒光粉的生產企業卻一家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