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整合產業鏈,對抗三星的夢想之路,走起來或許沒有那么順利,如今,鴻海對夏普的投資正經受考驗。
近日,有消息稱,鴻海集團或因為夏普股價的大跌而重啟與夏普的談判。目前,夏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富士康方面均未對該傳聞表態。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目前有關鴻海與夏普的合作傳言較多,但相關雙方并不會暫停合作,最多只是出于投資價格上的考慮。
不過,鴻海集團發言人邢治平(simon hsing)隨后對媒體表示:“與夏普的交易是我們最近達成的最重要的交易,該交易能夠實現我們垂直整合供應鏈的目標。我們為此交易已投入9個月的時間。我們將繼續完成這一交易。”夏普發言人miyuki nakayama也表示,夏普“當前沒有調整交易價格的計劃”。
鴻海對夏普的收購協議于今年4月簽署。按照當初協議,鴻海集團將以每股約合人民幣44.7元的價格宣布收購夏普9.9%的股份,共涉及資金108.4億元。
但截至6月4日,夏普股價已持續下跌29%,降至每股約合人民幣31.8元,按照協議價格計算,鴻海賬面已虧損15.7億元,接近鴻海集團一季度凈利潤的一半。
鴻海對夏普的收購處在夏普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財年虧損之時,夏普2011財年凈虧損超過250億元人民幣,鴻海或希望借機抄底投資。但受液晶和太陽能電池等主力業務的虧損拖累,夏普預計其2012財年仍將出現約合24億元人民幣的虧損。
群智咨詢分析師李亞琴對本報表示,夏普是目前唯一一個在供應鏈方面與中國展開合作的日本家電企業,日本公司向來在文化方面與中方需要一個較長的磨合期,而雙方的磨合程度也將影響著雙方的股價。
但就目前來看,夏普極其需要在資金以及生產消化能力上尋求幫助。此前,夏普曾投入約合320億元人民幣的第10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已因為市場低迷而被迫減產一半,如果要充分利用已經停滯的面板生產線,夏普需要找到生產消化能力強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