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之間,rim股價跌了94%,市值縮水至49億美元。“黑莓已無可救藥。”這家曾最早涉足移動互聯網的終端通訊巨頭,如今面臨艱難轉型和斷臂出售的痛苦抉擇。黑莓還有機會嗎?與黑莓公司境遇相似,奧林巴斯同樣在丑聞的巨大影響中無法站立。變革能否幫助這家曾經輝煌的日本電子企業化解危機、重獲新生?
無論是黑莓還是奧林巴斯,如同諾基亞、惠普、雅虎、索尼、松下這些曾備受矚目的行業巨頭,近幾年幾乎都在一夜之間陷入困頓。管理不善、創新不夠、行業巨變、投資失利、業績下滑,在諸多難題的困擾下,這些巨頭面臨著在行業中被邊緣化的危機。
微軟布局平板:效仿蘋果還是聯盟pc廠商
逼迫一家大公司鼓起勇氣做出創新的,往往是其對手。
北京時間6月19日早間,身著阿瑪尼的微軟ceo鮑爾默在洛杉磯鄭重介紹,微軟將于年內推出獨自打造的平板電腦surface。
如鮑爾默所愿,這場發布會吸引了評論界、資本市場、產業鏈各方的強烈關注——幾乎沒有人想到,一家靠軟件授權的巨頭公司,在毫無征兆下,會涉足硬件市場。
難道微軟要轉身成為一家蘋果式的公司嗎?
對微軟來說,無論surface前途如何,它都不得不在平板乃至整個移動領域,做出大膽嘗試。它將成為微軟在手機、電視、電腦、平板這四個終端下,通過公共云平臺,構建四屏戰略的一部分。
發布會后,微軟股價上漲3%,但其近一周來的股價表現則依然震蕩。對于這場革命性的舉動,資本市場的表現也預示著對微軟未來的不確定性。
不得不做的轉向
多面樹敵的蘋果被多家企業視為強勁對手,也正是如此,微軟或許也像其他企業一樣做出革新的決定。
促使傳統pc業做出變革的,是蘋果在2010年推出即被質疑為“只是個大件itouch”的ipad。而去年,ipad所催生的平板電腦市場容量已超過1億臺,其中,ipad占據市場份額的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