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江西新余艷陽高照,我們走進瑞晶太陽能的“詠日園”,在這個2.59mw的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光伏發電生態主題公園中,一塊塊巨大的太陽能電池矩陣迎“光”而立。瑞晶太陽能總經理胡亞平介紹,這個園區里的太陽能電池系統采用時控加光控的雙軸跟蹤技術,可以保證光線始終以90度的角度垂直照射,這個光伏電站每天可以產出1萬千瓦時電,直接供給相鄰的光伏電池生產車間使用。
以前許多人以為,這些太陽能發電示范項目不過是形象工程,小打小鬧,沒什么實際價值。“現在的光伏發電項目越來越受企業和資本的青睞”,胡亞平說,金太陽工程的項目用途越來越廣,裝機規模越來越大,京滬高鐵候車樓的雨蓬、江蘇省江陰海港物流園的屋頂……太陽能電池板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工廠的廠區里、辦公樓的屋頂上。
是什么使光伏發電國內市場的應用急速升溫?主要進行光伏電站投資建設運營的中節能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會學認為,這主要得益于光伏產業規?;⒓夹g進步帶來的投資成本的下降。這大大加快了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步伐。光伏平價上網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
曾經遙遠的交匯點
平價上網與市場應用到底有怎樣的關系?這是調研組想弄清楚的問題。“將光伏發電成本設置為一條曲線,將傳統能源發電成本設置為另一條曲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光伏發電的成本曲線會不斷下行,而傳統能源發電的成本曲線會不斷上行。這兩條曲線終會在某個時點出現交叉,這個交匯點就是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點”,張會學說,當光伏上網電價與傳統電價持平時,光伏市場將會被充分打開,顯現出巨大的發展前景。
而這個平價上網點一度離我們很遠。
此次走訪的幾家光伏骨干企業,幾乎都受益于2005年以來的光伏業爆發增長,但是他們的產品多年來幾乎都用于出口,每家企業的出口占比均在95%以上。因為那時我國國內光伏應用市場遲遲無法啟動,有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只有140mw。
為什么如此之少?企業的答案都匯聚為一個字——“貴”。英利集團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洪志分析說,在2008年時,高成本是影響光伏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原因,當時光伏發電初始投資在3.5萬元/千瓦左右,光伏發電成本在1.3到2.0元/千瓦時,無論是初始投資成本,還是發電成本,幾乎是核電的兩倍,是煤電的3到4倍。
“在那時,光伏平價上網似乎是件遙不可及的事。但是轉機出現在2009年”,在張會學的描述中,2009年發生的幾件事就好似國內光伏發電的一個分水嶺。
頭一件就是“光電建筑”、“金太陽示范工程”和敦煌大型荒漠光伏電站招標等多個項目的啟動。尤其是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推動的“金太陽示范工程”,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投資的50%給予補助,對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金太陽示范工程”大幅度地拉低了投資成本,給市場規模的擴大帶來了巨大的動力。271mw、677mw、1709mw,從逐漸翻倍遞增的項目總規模上,就可以感受到市場熱情的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