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蘋果多年來的競爭,使得Windows系統優勢變小.
當Macintosh 1984年發布時,搭載MS-DOS操作系統的電腦幾乎已經主導了市場。IBM PC 1981年面市后,迅速被其他廠商克隆。4年后,PC的年銷量已經達到200萬臺。Mac發布第一年的銷量僅為37.2萬臺。
換言之,PC的銷量幾乎達到Mac的6倍。自那以后,這一比例有增無減。
當微軟1995年發布Windows 95時,幾乎使得Mac相較于PC的易用性優勢蕩然無存。2004年,全球PC銷量達1.825億臺,Mac僅為325萬臺,二者比率為56:1。
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Windows顯然已經在PC平臺大戰中勝出。彼時的Windows似乎擁有無可超越的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平臺之間的使用比率不是單純的數字游戲,還能真實地體現優勢。主導地位的優勢可以在一個能夠創造封閉效應并帶來額外經濟利益的生態系統中實現。生態系統能夠自我延續,通常都會向著壟斷的方向發展,正所謂“強者愈強”。
到了2004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盡管PC銷量仍在增長,但速度卻放緩了很多,而Mac則在加速發展。與此同時,便攜計算設備也異軍突起。MacBook以優異的品質突出了自身的差異性。盡管速度未必更快,硬盤未必更大,關鍵指標也未必更好,但它的集成效果的確更佳。不僅品質和穩定性突出,還具備美學和“感覺”等無形優勢。
于是,Mac開始削弱Windows的優勢。Windows與Mac的出貨量比率不足20:1,上一次出現這一比率還是在Windows 95發布前。Mac似乎扭轉了趨勢,這是一次精彩的逆轉。
但故事還沒結束。
如果將蘋果出售的所有設備計算在內,情況會更加令人振奮,上述比率甚至還不足2:1。如此看來,后PC設備縮小差距的速度比拉開差距更快,不僅扭轉了頹勢,甚至完全彌合了差距。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iOS+Mac OS X與Windows之間的銷量比率將會變成1:1,或許只需一兩年的時間。裝機量或許還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較大差距,但Windows替代品的銷售速度將在恰當的時候迎頭趕上。
這個結果對微軟很殘酷。Windows的任何平臺優勢的消失,都將使之直面競爭。在以前,微軟完全不必擔心這種事情。Windows今后不僅要爭奪用戶,還要爭奪開發者,爭奪企業投資,甚至爭奪耗時十余年建立起的聲譽。
最重要的是,這還會產生心理作用。Windows走下神壇將會釋放市場潛能,創造無法預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