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pu發展數年之后,可能會迎來一次影響未來發展方向的最大調整。
據著名電子技術類網站ee times報道,今年3月,工信部召集相關企業和學術機構,召開了名為“中國國家指令集架構計劃”的一次會議。會議目的是商討為國產cpu打造一個統一的指令集架構,即統一的cpu架構標準(isa)。
多位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證實了這一計劃,但透露該計劃正在推進之中,目前沒有具體結果。
國產cpu處境尷尬
指令集架構是cpu的核心部分,是cpu實現任務處理的關鍵所在,很多軟件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
目前在pc芯片領域,英特爾x86架構近乎壟斷了整個市場。在最熱的移動芯片市場,英國arm廠商的arm架構也占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從蘋果、三星到htc,甚至“山寨”大廠聯發科都在采用這種架構。
由于英特爾x86架構不對外開放,國產cpu轉而采用了其他架構。比如,龍芯采用美國mips架構,國產高性能計算機神威藍光cpu采用dec公司研發的alpha架構等,而在移動芯片領域,國內廠商幾乎一致都選擇了arm架構。
過去十幾年,國家以核高基項目為核心,一直在國產cpu上進行資金扶持, 而目的就是為了有中國自己的芯片,擺脫向外國企業支付專利費的局面。
不過,目前的現狀仍讓國產cpu尷尬,在pc及移動互聯領域,國產企業仍然沒有任何話語權。
這種現狀,可能觸發了打造國產cpu統一架構的計劃。
集中所有資源
了解此事的中科院軟件所研究員張云泉向新浪科技透露,相關計劃正在推進,雖然現在只是一個意向,但還是很有可能達成。
張云泉表示,打造統一的cpu指令集架構,應用軟件等便可以進行集中研發,這將降低研發成本,有利于國產cpu快速形成生態系統。
不過,張云泉指出,國產cpu采用統一的指令集架構后,可能會限制各家之間的競爭,對創新產生負面影響。
過去,由于不同國產cpu采用架構不同,各自的生態系統實際上相互孤立,而打造統一的指令集架構則可以解決這種孤立的現狀。
一位不愿具名的芯片企業內部人士對新浪科技表示,國家過去在國產cpu的上投資比較分散,各家發展都不夠強大,而打造統一的cpu架構,可以集中投資資源,有利于國產cpu做大做強。
據新浪科技了解,至少有5中指令集架構正被考慮成為國家統一指令集架構的基礎,其中包括ibm研發的powerpc架構、sun研發的sparc架構、arm架構、dec公司研發的alpha架構、mips架構。但也不排除,從零開始打造一個新的指令集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