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此,夏普在否認向中電熊貓轉讓10代線技術的同時,卻與鴻海集團開啟了另外一扇合作之窗。
5月31日,夏普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大中華區ceo菅野信行在北京表示,3月27日,夏普與鴻海達成合作,目前鴻海集團持有夏普約10%的股份,已成為夏普公司最大的股東。
菅野信行表示,“在液晶技術領域,夏普一直都是獨立完成從液晶面板到液晶電視的垂直產業鏈的打造,但這種單打獨斗的模式已經走到極限,夏普必須打破局面。”
2011財年創紀錄的46.6億美元巨虧可能是夏普作出上述改變的原因。據菅野信行介紹:去年夏普中國區本地營收雖比前年有所下滑,但占其海外銷售比例上升至37.9%,而今年中國區本地營收目標是到600億元,同時將其占海外銷售的占比提升至46.3%。
“夏普管理層打破了國籍和行業框架的限制,選擇讓鴻海成為夏普母公司和10代線股東,不僅將保持10代線穩定的開工率,也將使雙方在液晶電視等領域的聯合市場推廣更為迅速有效。”菅野信行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28日索尼以1.2億美元的代價徹底甩掉夏普10代線的股份后,夏普10代線的股權結構又發生變化,除10代線自己保留5.7%股權后,夏普和鴻海各持37.81%股權,而兩家全球彩色濾光片的領軍企業大日本印刷和凸版印刷也成為股東,持股比例都是9.54%。
據稱,通過股權調整,夏普10代線開工率有望從最低時的30%提升到70%以上,并完成從液晶面板、彩色濾光片到液晶電視、顯示器等完整產業鏈的垂直整合。不過夏普與鴻海的合作還不只如此,夏普可將從鴻海獲得的16億美元現金用于最新液晶、oled等技術的研發,而且還將加強其在中小尺寸面板領域的競爭力。
而對于鴻海集團掌門人郭臺銘來說,其對液晶面板業的興趣不止于此。5月15日,奇美電子召開的董事會會議上,代表奇美實業的法人董事林慶盛及兩名監事同時請辭,自6月28日起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