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商海幾十年,外界看到的往往是郭臺銘“大嘴”的一面,但殊不知,其在聚光燈下看似直率的“侃侃而談”,實則用心良苦。郭臺銘是鴻海集團(2317.tw)董事長,鴻海在內地更廣為人知的名稱則是富士康科技集團。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富士康日前在上海浦東開建高達95米的中國大廈,未來用作科技研發及貿易流通總部;郭臺銘一番內地員工工資將高于臺灣最低工資的言論引發廣泛關注,更有媒體估算出,2013年富士康深圳員工每月底薪將再次翻番——高達4400元以上。
“郭先生的意思其實是被誤讀了,他只是講到,內地的工人工資還將持續上漲。”富士康媒體辦公室主任劉坤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但郭臺銘無意辟謠。
長袖善舞的他往往通過不時的驚人之語將公眾注意力集中到他個人身上,富士康私下的業務轉型正好悄然進行:2012年,郭臺銘深耕十年的納米手機觸摸屏將量產,這將極大降低智能手機觸摸屏的采購成本,讓富士康從制造巨頭向“微笑曲線”高利潤兩端——品牌和渠道——延伸的戰略取得里程碑式進展;同時,受益于夏普巨虧帶來的股權轉讓,富士康高端面板亦將從夏普獲得核心技術支撐。
深耕十年
2012年6月13日在成都發生的富士康員工墜樓事件讓人回想起了自2010年1月起發生的富士康員工“連環跳”。盡管2010年爆發的工人墜樓事件,讓郭臺銘主動調低了富士康作為全球電子代工航母的年度目標增速,減半至15%左右,但事實上,盡管利潤率薄如刀刃,富士康的增速卻一直相當可觀。
鴻海財報顯露,1~5月,其營收同比增長33.69%;而2011年,鴻海累計實現總營收2.773萬億新臺幣(約5892.63億元),同比增長19.89%。凈利潤方面,2011年鴻海稅后盈利815.91億新臺幣(約173.38億元),稅后凈利潤率2.94%。
而目前,富士康在內地已擁有工人約120萬,其中,深圳龍華制造總部人員約40萬,倘這部分工人每月底薪翻一倍增至4400元,則僅此一項,不包括各類保險、加班費等的相應增加支出在內,富士康深圳每年就將至少多開支2200×12×40萬=105.6億元,這顯然是富士康不可承受之重。